1. MCU介绍及接线,我是参考前辈的文章写的很全: 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4929802/article/details/145395456
2. 使用GD32AllInOneProgrammer.exe 烧录 官方编译的bin文件:image-all-msdk-full-app.bin后,把BOOT1上的跳线帽归位,连接上UART2,即可进入MCU的控制台
2.1(使用串口烧录较慢)
2.2 烧录完成后,可按复位键/开关电源,即可进入控制台
2.3 输入help,会列出所有支持命令
3. WiFi探索
3.1 看到这片MCU支持 只b/g/n/ax模式,那么不支持WiFi 5,估计是因为是单天线的吧,只支持2.4G频段的WiFi,实际扫描结果也确实只有2.4G的WiFi
[0] (-63 dBm) CH= 1 BSSID=3c:9f:cd:2d:**:28 SSID=y [RSN:WPA-PSK CCMP/CCMP]
[1] (-41 dBm) CH= 11 BSSID=4c:10:d5:de:**:20 SSID=302 [RSN:WPA-PSK CCMP/CCMP]
[2] (-44 dBm) CH= 11 BSSID=4e:10:d5:e0:**:20 SSID= [RSN:WPA-PSK CCMP/CCMP]
3.2 官方demo中支持了ping,iperf,iperf3等工具,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测试WiFi各种性能了(官方doc中也有测试记录),说明文档还是很全的,这点点赞好评!
3.3 一开始我认为MCU上的WiFi应该不支持EAP加密,也就是企业WiFi,这片MCU也支持!但不在公司,家里没有企业WiFi可以进行测试。但证书需要内置在SDK中可能比较麻烦,还需要导入
3.4 看看支持的WiFi6 特性有哪些,WiFi6的特性基本都支持!
TWT (目标唤醒时间)
对于需要使用电池供电的MCU来说,这个特性挺重要的,允许设备与AP协商唤醒时间,显著降低功耗
OFDMA (正交频分多址)
在同一信道上同时服务多个设备,提高网络效率和容量,减少延迟;可能是当MCU作为AP模式的时候支持?
BSS Coloring (基本服务集着色)
作为WiFi 6标准的一部分,在b/g/n/ax模式下自动支持,减少同频干扰,提高密集部署环境下的网络性能
UL/DL MU-OFDMA
允许AP同时与多个STA进行上行和下行通信,提高网络效率
WPA3-SAE
也就是目前安全等级最高的WPA3个人版本,WPA3的企业版/suite-B看起来是不支持的(大多手机也不支持,这点应该是小问题)
漫游
虽然手册中有关于漫游的API的,不是很确定是否支持802.11 K V R协议
4. 试用过程踩坑
4.1 SW / JTAG 引脚
--> 开发板引出了相关的触点(TP1~TP8)、其中TP7、TP8分别对应芯片的PA13、PA14引脚,其中PA14对应的J_TCK(SWCLK)、PA13对应的J_TMS(SWDIO)
在板子上看了半天,找不到TP7、TP8,最后在复位键旁边发现了触点,最后还是嫌麻烦,使用串口烧录了,官方要是引出这两个引脚就好了,会方便很多
4.2 供电和设备识别,在刚拿到板子时,使用TYPE-C给板子供电,USB转TTL的3.3V也接到板子上,这时候使用AllInOne烧录工具怎么都识别不到板子,最后,拔掉了type-C,使用USB转TTL的3.3V给板子供电,就可以正常识别到了,并且使用这个前辈的一根线方法,成功识别到了板子: https://www.iceasy.com/review/1902772074282168322
总结
GD32VW553-IOT的WiFi模块针对物联网应用进行了优化,特别强调了低功耗、高密度连接和稳定性能,虽然在频段上有所限制,但通过WiFi 6技术的创新特性(如TWT、OFDMA)提供了比传统WiFi 4更好的物联网连接体验,官方demo中的WiFi API已经非常丰富了,基本上满足了90%以上工程中的WiFi开发需求,应该可以做到小修小改之后就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程度,可以看到官方的用心程度

